-
3000+企业,100个行业正在使用凡清水处理药剂138-2928-8667
工业废水中的镍污染(尤其是电镀、电池制造、陶瓷生产等行业)是环保治理的难点。镍作为一类污染物,国家强制要求车间排口浓度≤0.1mg/L(GB 254642010、电镀表三等标准)。面对络合镍(如EDTA镍、化学镍)的强稳定性,传统沉淀法难以达标。本文将深度解析三类主流除镍技术,助力企业低成本攻克治理难题。
一、技术对决:三类除镍方案的核心优势
1. 螯合树脂法——深度去除与资源回用
代表产品:Tulsion® CH90Na、科海思CH90(亚氨基二乙酸官能团)
技术亮点:
(1)处理精度0.02mg/L,pH 35酸性环境直接吸附络合镍(柠檬酸镍、锌镍合金等);
(2)饱和吸附量高达50g/L,再生后树脂寿命35年,再生液可回收硫酸镍;
(3)适用高盐废水,耐受浓度达5000mg/L。
(4)适用场景:低浓度深度处理(如电镀漂洗水)、有价金属回收项目。
2. 重金属捕捉剂——破络沉淀一步到位
代表产品:湛清HMCM2、佰瑞特BC05SH(含羧基、氨基等高分子螯合剂)
技术亮点:
(1)直接破坏EDTA、柠檬酸等强络合键,无需预破络;
(2)投加量仅重金属总量的1020倍,30分钟沉淀后镍≤0.1mg/L;
(3)宽pH适应性(酸性至碱性),污泥稳定性高无返溶风险。
(4)适用场景:化学镀镍、锌镍合金废水等顽固络合镍处理。
3. 化学沉淀+强化工艺——高浓度废水经济之选
(1)关键步骤:调节pH至1011 → 投加除镍剂 → PAC/PAM絮凝
(2)升级方案:对高难度废水(如镍>100mg/L),采用两级沉淀工艺,保障达标。
工业废水
二、实战案例:技术落地,成本与环保双赢
电子产业园镍回收:科海思采用CH90Na树脂处理含镍废水(2030mg/L),出水镍<0.05mg/L,年回收硫酸镍创收301万元;
陶瓷厂废水应急治理:某陶瓷公司废水镍浓度105mg/L,投加重金属捕捉剂BS05SH,24小时内稳定降至0.1mg/L以下,复用原有设施;
光伏电池废水提标:两级CH90Na串联工艺,将镍从1mg/L深度去除至0.05mg/L,满足最严排放标准。
技术进化方向:未来除镍技术将聚焦靶向分子设计(如EDTA镍专用破络剂)和智能化投加系统,进一步降低30%药剂成本。企业选择时需紧扣“精度达标、污泥减量、资源回用”三大核心,让环保投入转化为可持续收益!
通过树脂吸附、药剂破络、沉淀优化的组合拳,工业镍污染治理已从“成本负担”转向“价值创造”。精准匹配技术方案,方能以最小代价实现绿色生产与合规排放的双重目标。